最嚴“禁酒令”來啦
餐飲一片慘淡
(來源:靖閱網)
生姜等佐料市場影響幾何?
六月以來,多地“禁酒令”持續收緊,餐飲行業的震蕩迅速傳導至上下游。作為餐飲場景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佐料,生姜市場正經歷著怎樣的變局?帶此疑問,娜姐走訪了山東濟寧的餐飲終端與批發市場,結合實地調研與行業數據,探究產業當下的真實狀況。
第一站 運河畔的酒樓
在濟寧任城區運河畔的一家酒樓里,老板王師傅翻著空蕩蕩的預訂本感慨:“往年五月過后,周末婚宴、商務宴排得滿滿當當,今年六月至今就接了兩場簡餐生日宴。”他指著采購臺賬說:“去年每月穩定買100斤生姜,現在砍到60斤都怕剩,客人點紅燒、燉菜這類費姜硬菜的點單率跌了近四成。”隔壁社區菜館老板更焦慮:“以前靠工廠團建撐量,現在聚餐全改去食堂,日客流少了三成,用姜量直接減半?,F在都是‘吃多少買多少’,不敢囤貨。”灶臺邊的姜筐里,幾塊生姜孤零零躺著,襯得臺面格外冷清。
第二站 豪德商貿城的生姜批發
來到濟寧豪德商貿城的生姜批發區,作為魯西南農產品流通樞紐,其副食區匯聚了生姜、大蒜等佐料批發業務。一位經營八年的批發商望著堆積的姜箱嘆氣:“往年這時,餐館和菜市場進貨車能排到路口,現在日發貨量從1500斤跌到800斤。”他調出收貨單:“去年七月批發價6.50元/斤,現在3.80-3.90元/斤都難賣,庫存達20噸,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。”這位批發商坦言:“餐飲占生姜消費六成以上,現在宴請減少、堂食收縮,連菜市場零售都跟著降。老百姓買菜更精打細算,生姜這種佐料能省就省了。”批發市場里,不少檔口姜箱落了薄灰,往日裝卸貨的喧囂,如今只剩零星詢價聲。
第三站 本地種植
山東新興生姜產區的濟寧兗州區等地,其市場變化也頗具代表性:供應端,當地近年通過規模化種植形成1.5萬-2萬畝穩定種植規模,兗州區小孟鎮建成1.35萬噸儲存能力的冷庫,加上全國冷庫庫存高位(2025年5月初約300萬噸,較去年同期降20%但仍高于往年均值),供應壓力明顯。需求端,受全國消費市場影響,濟寧本地餐飲和家庭需求雙收縮,消費者采購頻次與單次購買量下降,市場呈現“批發商謹慎囤貨、零售商按需采買”的觀望狀態,價格信號逐漸反映出供需博弈壓力。
從酒樓閑置的包間到批發市場堆積的姜箱,再到電子盤跳動的行情,這場連鎖反應清晰展現了消費環境變化對產業鏈的傳導。對生姜產業而言,電子盤不僅是觀察行情的窗口,更是風險“調節閥”。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當下,讀懂供需本質、善用金融工具,遠比糾結短期漲跌更有現實意義,這或許正是產業在波動中尋求升級的關鍵路徑。

1.凡是文章底部注明文章來源的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或網絡。文章中闡述的觀點及立場不代表國際大蒜貿易網的觀點及立場。如果文章涉及侵犯版權,請聯系國際大蒜貿易網客服0537-3163971進行刪除;
2.國際大蒜貿易網發布的價格、行情、數據等信息僅作為交流參考,不可作為您存儲、購銷、投資等決策的直接依據。國際大蒜貿易網不對您由此產生的虧損負責。